当前位置: 首页> 小学作文> 正文

清明节的来历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

清明节的来历

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,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。据现代人类学、考古学的研究成果,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,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据考古发掘,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,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,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祖先崇拜意识,对祖先的灵魂归处已有清晰的认知,丧葬习俗已比较隆重。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祭祀祖先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

清明作为节日,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。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、时令顺序的标志,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。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,节气是“天时”,是纯粹的自然规律,而节日是“人时”,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沉淀,是一种血脉的延续,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
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原本“墓祭”之礼只在贵族阶层流行,平民百姓没有资格进行。到了秦汉时期,清明节逐渐普及到民间,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。

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之说。此时,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草木萌动,桃花初绽,杨柳泛青,莺飞草长,油菜花香,郊外原野一片灿烂芬芳的春天景象。

在清明节这一天,人们除了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外,还会进行一些与春天相关的习俗,如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插柳等。踏青即春天郊游,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,欣赏大自然的美景,感受春天的气息;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习俗,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流传;蹴鞠,就是踢球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唐宋时期最为盛行;插柳则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,有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意思。

清明节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一种民族的凝聚力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但清明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却始终不变,它依然是人们缅怀先人、感恩先辈、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。